2、氧乐果的防治作物和防治对象
目前,氧乐果单剂在农业部登记的有小麦、水稻、棉花、森林、柑橘5种作物,这5种作物的防治对象分别为小麦蚜虫;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棉花蚜虫、螨虫;森林松毛虫、松干蚧;柑橘树矢尖蚧。氧乐果复配制剂在农业部登记的作物有小麦、水稻、棉花、柑橘树、大豆5种作物,这5种作物的防治对象分别为小麦蚜虫、红蜘蛛、麦长腿螨、麦圆螨、麦园叶螨;棉花棉铃虫、红铃虫、棉蚜、棉红蜘蛛;水稻飞虱、水稻螟虫;大豆蚜虫、食心虫;烟草蚜虫、烟青虫;柑橘树矢尖蚧、红蜡蚧、红园蚧、介壳虫、红蜘蛛、潜叶蛾。
3、40%氧乐果乳油的毒性是中等毒
目前氧乐果产品在农业部登记的剂型及其含量为40%乳油,毒性为中等毒(氧乐果1959年发现杀虫活性,1967年的西德拜耳公司试制生产。1979年拜耳公司提出Bunte法后,将氧乐果原药收率和含量都提高。一般总收率可达到75%左右(以PCl3计),产品含量9O%左右,但成本高,产生大量的无机盐固废;而1985年前后国内氧乐果生产采用的是后胺解法,总收率4O%左右(以PCl3计), 产品含量一般在60-65%左右。用国内低含量氧乐果原油生产40%乳油,因为原油内含有大量毒性高的杂质,所以40%氧乐果乳油当时毒性试验结果为高毒。伴随着近20年的氧乐果生产,氧乐果生产企业对氧乐果生产不断进行技术攻关,现在氧乐果的收率达到68-70%左右(以PCl3计),产品含量85%左右,用现在的氧乐果原油配制的40%氧乐果原油,毒性为中等毒。并且我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在2011年用环保溶剂替代纯苯、甲苯溶剂后,使制剂毒性更低。
原药为高毒,制剂为中等毒的品种很多,现在不可能都禁用。按照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法、在安全间隔期内使用40%氧乐果乳油,籽粒、秸秆、土壤等都是安全的,不会出现残留超标或不安全的现象。
4、氧乐果乳油的残留试验结果符合国家或国际上的有关规定
(1)分解快、半衰期短
按照农业部药检所的安排,河南省农药检定所对小麦、棉花作物上氧乐果的残留进行试验,其试验数据如下。
棉花:采用18%高渗氧乐果乳油, 2007年在北京、山东、安徽和湖南进行了一年四地残留试验,施药浓度(有效成分/公顷)为202.5-405,施药2-3次,每次间隔10天,药后7天、14天测量,氧乐果在棉籽和土壤中均未检出(<0.01mg/kg);在棉叶中的半衰期为1.67-3.14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0.46-1.62天。
小麦:采用40%氧乐果乳油,于2007年在河南、安徽、陕西和天津进行了一年四地残留试验,按施药浓度(有效成分/公顷)450-675,施药2-3次。氧乐果在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为3.8-4.1天,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9-2.1天。距采收期7-21天测量,收获的籽粒检出的氧乐果残留量为<0.01-0.50mg/kg,麦秆残留量为0.08-4.17 mg/kg,土壤中未检出(<0.01mg/kg)。
河北新兴化工有限公司委托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对40%氧乐果乳油在水稻上的残留进行试验,其试验数据如下。
水稻:采用40%氧乐果乳油,于2008年在天津、南京、合肥进行了二年三地残留试验。施药量150g/mu(900g有效成分/公顷),水稻分蘖初期(插秧后25天左右)施药一次,氧乐果在水中的半衰期为2.4-3.12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4-4.6天,在水稻茎叶上的半衰期为3.7-4.6天,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d)。
在水稻生长后期(8月初)施药2次和3次,末次施药距采样55d,施药量分别为600g有效成分/公顷和900g有效成分/公顷。氧乐果在稻田水、稻田土、水稻茎叶、稻壳中的残留量分别低于:0.0016mg/kg、0.004mg/kg、0.008mg/kg、0.008mg/kg的最低检测浓度;氧乐果在稻米中的残留量低于0.004mg/kg的最低检测浓度。
(2)国际情况
FAO、WHO和我国没有氧乐果在作物上的最高残留限量。日本和澳大利亚规定氧乐果在棉籽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1 mg/kg;日本规定氧乐果在小麦、玉米中的最高残留限量为0.01mg/kg,澳大利亚规定氧乐果在谷物中的最高残留限量为0.05mg/kg。以上数据说明:在棉花安全间隔期为7天、小麦安全间隔期为21天、水稻生长后期(8月初施药2-3次)的情况下施药,在棉花籽粒、小麦、水稻中的残留量是符合要求的、安全的(试验报告附后)。
并不是所有高毒农药都是高残留,氧乐果属于易降解农药。造成残留超标的原因是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将其非法用于禁止使用的蔬菜等作物或是没有按照安全间隔期进行施药,和农药产品本身是没有关系的。
而且目前国际上对氧乐果也没有禁用。
5、40%氧乐果乳油是小麦穗蚜大爆发期目前无可替代的速效杀虫剂品种
氧乐果以其特有的内吸性和较低温度下的速效性是无可替代的防治小麦蚜虫农药品种。二十多年的推广应用实践表明:在小麦穗蚜发生期尤其是大爆发期,氧乐果为其最主要杀虫剂品种,氧乐果以其兼有的内吸、胃毒、触杀的速效性,使钻进小麦穗中的蚜虫不能幸免,而其他农药品种在穗蚜严重时药效远不如氧乐果;氧乐果具有的该独特药效,已经被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广大农民普遍认可。
我们曾在小麦穗蚜上对四类农药共11个品种,按照登记剂量进行药效试验,试验品种如下:1、烟碱类: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2、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3、有机磷类:氧乐果、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4、氨基甲酸酯类:抗蚜威。试验结果为:氧乐果的药效远好于以上其它品种。如果条件允许可请有关部门再做一次试验或到市场上调查农民和经销商。他们的一致看法是:没有氧乐果小麦穗蚜不好治。
在小麦主产区的河南以及周边省份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东北三省等,防治小麦蚜虫和兼治红蜘蛛主要使用氧乐果,氧乐果已经成为小麦丰收的保障。
二、国内氧乐果生产企业情况
1、原药生产企业少而集中,好控易管
氧乐果生产企业由曾经是小而散的17家,变为现在大而集中的2家。目前在我国登记的有效期内的氧乐果原药生产企业为4家,他们是:郑州兰博尔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杭州颖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其中后三家装置已经拆除,不再生产原药,没有生产许可证。目前,实际开车生产的企业仅2家,他们是:郑州兰博尔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新兴化工有限公司(无原药登记证,有40%氧乐果乳油登记证),都为国有大型企业。
氧乐果全年国内市场需求在2万吨左右。我公司氧乐果年产量折40%氧乐果乳油14000吨,位于开封精细化工产业园的新厂区内,已顺利生产近两年。
2012年以来,我公司氧乐果每年出口量600吨(折40%),其中,氧乐果原药主要出口泰国和非洲,氧乐果290克/升乳油主要出口到澳洲。泰国公司进口我们的氧乐果原药,他们加工成50%可溶液剂在当地销售,主要用于水稻和果树;氧乐果290G/L这个剂型在澳洲的认可度很高,澳洲本地就有18家农化公司以不同的商品名登记该剂型,请参阅附件所列明细。
2、制剂生产种类不多
目前在我国登记的在有效期内的氧乐果单制剂为40%氧乐果乳油生产企业为48家;在有效期内的氧乐果复配制剂生产企业为78家。
三、同类农药产品及替代产品情况
防治小麦蚜虫的同类产品有:吡虫啉、啶虫脒、噻虫胺、呋虫胺、噻虫嗪、溴氰菊酯、抗蚜威、马拉硫磷、丁硫克百威、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氯氰菊酯、S-氰戊菊酯、唑蚜威、顺式氯氰菊酯、乐果、喹硫磷、吡蚜酮、敌敌畏。
替代高毒的农药品种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等在低温下速效性差、防效低,抗性发展严重。同时在生产中三废治理难度大,给企业的生产提出了挑战。总之,对于小麦蚜虫的防治,目前还没有防效好、可以替代40%氧乐果乳油的产品。
四、停用氧乐果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建议
如果氧乐果被停用,穗蚜大爆发时将使小麦严重减产,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氧乐果以其特有的内吸性和较低温度下的速效性是无可替代的防治小麦蚜虫农药品种。在小麦主产区的河南以及周边省份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东北三省等,防治小麦蚜虫和兼治红蜘蛛主要使用氧乐果,它已经成为小麦丰收的保障。如果氧乐果被禁用,在小麦穗蚜大发生时,虫害将无法控制,会造成小麦的严重减产。
全国冬小麦面积约3亿亩,产量约2000亿斤;河南小麦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产量全国第一;小麦种植面积约7800万亩,全省的小麦总产量约630亿斤。如果减产10%,河南省将损失约60亿元,全国将损失约200亿元,更重要的是将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五、我们的建议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保留40%氧乐果乳油产品,禁止在蔬菜上和某些特定作物上使用。
郑州兰博尔科技有限公司
这是一份来自全国最大的氧乐果生产基地的呼吁,现在百草枯已经退市,氧乐果也即将被禁,但是禁止完了,我们又该用什么来替代防治?这是我们当前必须马上去思考的!
关于氧乐果被禁,
您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百家争鸣,
我们欢迎不同的声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