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志愿者们在云南安宁市与玉溪市交界处的山中进行公益活动的考察,山中景色如诗如画,空气清新,峰峦起伏,溪水潺潺。然而,正因为深山位置偏远,志愿者们的导航设备无法使用,完全依赖自己的判断。偶然间,他们经过一处水塘,发现了两个正在放羊的小女孩。女孩们身形瘦弱,面容黝黑,周围还有几只羊。面对这些陌生人,她们看起来十分惊慌,似乎不知如何应对。
志愿者们温和地安抚她们,并询问她们的来历。女孩们起初显得害怕,但还是小声回答说,她们家就在附近,平时就靠放羊生活。于是,志愿者们在女孩的带领下,走向了她们的家。让他们震惊的是,家里并不像任何志愿者曾经见过的家,周围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山林,四周被茂密的森林环绕,孤零零的房屋几乎是唯一的建筑。房子破旧且简陋,墙壁用土堆砌而成,外面挂着一些晒干的玉米和羊毛。
屋内条件简陋得令人难以想象,只有几块砖头搭成的“床”,厨房里锅里正煮着简单的饭食,陈设破旧不堪,卫生状况堪忧。最令志愿者们震惊的是,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现代通讯设备,连手机信号也微弱到几乎无法使用。这个家庭与外界的联系几乎为零,所有的生活都自给自足,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状态。
这家人生活在深山中,长期与外界没有任何接触。尽管附近的贫困山区有不少村落,但这家人完全没有“村”的概念。尽管他们并不选择这样的生活,但长年与外界断绝联系,也让他们渐渐接受了这种孤立的状态。潘志仙和她的丈夫早年从外界搬到这片偏远的山区,在这里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丈夫在一次醉酒后不慎溺水身亡,留下潘志仙独自一人抚养五个孩子。丈夫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孩子们也无法记得父亲的模样。
由于生活环境的艰难,潘志仙不仅要照顾孩子们,还要打理家务、种地、上山采药。长时间的艰苦劳作加重了她的精神负担,最终,她的精神状况逐渐恶化,变得暴躁易怒。孩子们也逐渐意识到母亲的异样,尤其是最小的女儿张晓梅,她能察觉到母亲的异常,常常因母亲的暴躁而感到害怕。潘志仙的精神病症并非一夜之间显现,而是在四五年的时间里渐渐加重。
尽管如此,潘志仙依旧能够在发病时保持一定的自理能力,孩子们也在她的照料下长大,开始承担起家务和照顾母亲的责任。家里最年长的儿子张富红逐渐成为家中的顶梁柱,替代母亲承担起生活的重担。而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土地上,他们靠着种地、放羊、采药等方式勉强度日。家里并不富裕,生活几乎全靠外出采药和卖羊赚钱维持。
这家人的生活在后来因志愿者的探访而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一些关心的人开始向他们伸出援手,提供物资、衣物,甚至发起募捐。通过这些帮助,潘志仙一家人得以改善了一些生活条件。特别是在2019年,政府为他们办理了户口,将他们从与世隔绝的山中搬到外界,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部分改善。尤其是最小的女儿张晓梅,终于如愿进入了学校,开始了她的求学之路。
尽管生活条件依旧艰难,张晓梅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一直努力学习,她深知自己难得的机会,因此非常珍惜每一天。如今,她已经升入三年级,并在课堂上展现了与山外世界不同的求知渴望。这一家人虽出发时并没有选择隐居,但如今他们在外界的帮助下,渐渐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希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